2023-03-12 16:55:49 | 美康网
1、严格无菌操作。灌肠用的输液皮管连续使用次数应在7天之内,最好每次换1根,导尿管(或小肛管)灌完1次后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备用,或煮沸30分钟凉干备用。
2、灌肠时间的选择。应选择在临睡前,排空大小便后,肠道保留4小时以上。每天一次为宜,少数患者可一天2次。
3、灌肠液温度。灌肠液温度应在38~40度,冬天需加温,患者自己用手掌跟部测试一下以不烫手为宜,避免因寒冷刺激肠蠕动影响药物保留时间。
4、灌肠体位及方法。患者取左侧卧位,两膝屈曲,臀下垫一塑料布保护床褥,插管深度15~20厘米,导尿管前端用肥皂水或石蜡油润滑,术者带一次性手套。
5、灌肠速度调节滴速为50~60次/分钟,速度不能太快,否则影响在肠道保留的时间。
6、导管闭塞的处理。滴入时如出现闭塞,液体进不去,可转动肛管或将肛管稍拉出一点,或摇动灌肠液以免药液沉渣闭塞导管。
7、灌肠结束后的处理。将肛管轻轻拉出,臀下垫1个软枕,仰卧30分钟后再改变体位,以防药液外流。
直肠注入法
◆备齐用物携至床前,嘱病人排空大便。
◆测量药液温度,39-41℃,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。
◆摆好体位,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,臀下垫胶垫单和治疗巾,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,暴露肛门,注意保暖。
◆润滑肛管前端,与注射器连接,排气后夹紧肛管,轻轻插入肛门约10-15cm,缓缓推注药液150ml左右,药液注完后在注入温开水5ml-10ml,然后轻轻拔出。
◆用卫生纸轻轻揉擦肛门,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,协助取舒适卧位。
直肠滴注法
◆备齐用物携至床前,嘱病人排空大便。
◆测量药液温度,39-41℃,倒入输液袋内,挂在输液架上或挂衣架上,液面距肛门约30-40cm。
◆摆好体位,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,臀下垫胶垫单和治疗巾,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,暴露肛门,注意保暖。
◆润滑肛管前端,与输液器连接,排气后夹紧输液管,轻轻插入肛门约10-15cm,用胶布固定,松开开关,调节滴速,每分钟60-80滴。
◆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,拔出肛管放入盘中。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。
◆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,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晚,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。
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的疾病,也是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,多发于经期、产后、人流上环、剖宫产或妇科炎症手术后,细菌进入创面感染而得病。
本病以湿热阻滞者为多,治疗原则利湿清热解毒,佐以活血止痛。肿块明显者,增加化瘀散结之品。
【药物组成】金银花15g,连翘15g,败酱草15g,桃仁10g,牡丹皮15g,乳香8g,没药8g,黄柏10g益母草15g,薏苡仁30g。湿热重者,加车前子15g,栀子10g;肿块明显者,加皂刺15g,浙贝母15g,三棱10g,莪术10g。
以上药加水500ml,浸泡30分钟煎成100ml倒出,再加水300-400ml,煎成100ml,两煎合并,分2次灌肠,保留2小时以上,每日1次,10次为1个疗程,月经期停药。连续用药2-3个疗程。
能吸收中药液,灌肠是指将溶液灌入大肠内。灌肠后可让药物快速进肠道之血管吸收,和喝中药液比较,都能达到治疗的目的,并且灌肠不会伤胃,现在广泛使用。 中药灌肠的操作前准备:
①将一剂中药浓煎150ml-200ML备用;
②灌肠器1具,石腊油或润滑油少许;
③灌肠前要排空大、小便,以减轻腹压及清洁肠道。
操作方法: 每晚睡前,排空大、小便后。床上最好铺个单子,以防药水流到床上。 灌肠器的开关关上,将适宜温度的药水装入药袋,将肛管连接好输灌肠器,打开开关。排尽气体(见药水流出来),再关闭开关。取侧卧位,使臀部移近床沿,末端涂上少量润滑油,缓慢的从肛门插入直肠10~15 cm,打开开关,(可调节流量)将药液缓慢滴入。药液温度以39℃~41℃为宜,压力要低,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cm,待灌完后,尽量卧床休息。第二天早上上厕所药吸收的更好。 最好灌肠后,配合热敷,增加腹部的温度,使药物更快的被吸收缓解不适感。
一、人参
大补元气,有补益强身作用,可抗衰老,适用于久病体虚、心悸心慌、肢冷、气短、虚脱、心衰、神经衰弱等症,提高免疫功能,促进疾病的康复。
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,《清宫档案》里记载了很多,如“把它切成片,含在嘴里,直到它软化了,再咀嚼咽下去……”这是人参的一个服用方法,即“含服”。另外,就是泡酒。拿一两根人参,配一点滋阴的药物,如枸杞子,泡在酒里,每日小剂量饮用一点,既补气又养阴。
二、黄芪
补气升阳、益精固表、利水退肿,适用于自汗、盗汗、浮肿、内伤劳倦、脾虚、泄泻、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。但有高热、大渴、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。
民间流传着“常喝黄芪汤,防病保健康”的顺口溜,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,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。黄芪茶能补中盖气,而且补而不腻,可改善气虚和贫血,增强体质,延年益寿,若熊再加上枸杞、党参、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,效果更好。
三、西洋参
补气养阴、清火生津,适用于肺虚劳嗽、久咳、喘咳、咯血、失音等症。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、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。
西洋参补气,性凉,所以服用后不会上火,气阴两虚之人尤宜。气虚之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、少气懒言、呼吸短促、动则汗出、声音低微等;而阴虚则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,如舌质红、口干舌燥、眼干、手心发热等。这类人服用西洋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参切成片,或者去药店买些现成的西洋参片,每天拿两片放在嘴里含着,直至参片软化,吐掉或吞服都可以。
四、党参
能补中益气、生津养血,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、气短、心悸、食少、便溏、气津两伤的口渴;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、头晕等症,以及病后体虚、营养不良。
党参、黄芪伍用,出自《脾胃论》补中益气汤。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引起的身热有汗、口干口渴、喜用热饮、头痛恶寒、少气懒言、饮食无味、四肢乏力、舌嫩色淡、脉虚大,或中气不足、清阳下陷所引起的脱肛、子宫脱垂、久痢、久疟等症。
五、太子参
补肺健脾、益气生津,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、倦怠、小儿清瘦;肺虚咳嗽、自汗心悸、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。
一般素有口干、烦躁、心悸、失眠、乏力、食少、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,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,又能单味煎水温服,常用剂量为10~30克,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。那些久病、体弱之人脾胃被伤,出现饮食减少、乏力、自汗等症状时,可用其配伍山药、扁豆、谷芽等有健脾、消食作用的药物,或取太子参15克、莲子20克,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为度,食莲肉,喝汤。
六、白术
补气健脾、、燥湿利水、止汗安胎,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、便溏、倦怠少气、自汗;水湿停滞的痰饮、水肿;妊娠脾虚气弱、胎气不安、足肿等症。
利水消肿、固表止汗、除湿治痹宜生用;健脾和胃宜炒用;健脾止泻宜炒焦用。脾气不足,形瘦面黄,不思饮食,脘腹胀满,大便溏薄者,可与人参、茯苓、炙甘草等配伍,以增健脾益气之功。痰饮内停,症见胸胁支满,头眩心悸,咳而短气者,可与桂枝、茯苓、甘草配伍,健脾温阳化饮。表虚自汗,症见汗出恶风,易于感冒,稍劳则汗出尤甚者,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;也可与黄芪、防风配伍,以固表止汗。
人参
百草之王,多年生草本;主根肉质,圆柱形或纺锤形,须根细长茎单生,直立,先端渐尖,边缘有细尖锯齿浆果状核果扁球形或肾形,成熟时鲜红色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止渴,安神益智现在参田的那种人工的不怎么值钱,但是野生的十年的就要上千元。
灵芝
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灵芝有紫、赤、青、黄、白、黑六种,。性味甘平。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、富贵、美好、长寿的象征,有“仙草”、“瑞草”之称,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、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。
鹿茸
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,带茸毛,含血液,是一种贵重的中药。鹿茸用作滋补强壮剂,对虚弱、神经衰弱等有疗效。本品为常用中药,"神农本草经"列为中品。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,由于原动物不同,分为花鹿茸和*茸两种;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。
冬虫夏草
又称冬虫草、虫草,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,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*的复合体。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,与天然人参、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。它药性温和,一年四季均可食用,老、少、病、弱、虚者皆宜,比其他种类的滋补品有更广泛的药用价值。若是上品的话一根就要几十块吧。
雪莲花
除产西藏外,在我国的新疆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也有分布。各地民间将雪莲花全草入药,主治雪肓、牙痛、风湿性关节炎、阳萎、月经不调、红崩、白带等症。印度民间还雪莲花来治疗许多慢性病患者。如胃溃疡、痔疮、支气管炎、心脏病、鼻出血和蛇咬伤等症。在藏医藏药上雪莲花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。
1、当归
治疗作用:主要产于甘肃岷县、陕西秦岭。它分为当归头、尾、全当归。“头”止血而上行;“身”养血而中守;
“尾”破血而不流,“全”活血而不走。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;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;筋骨疼痛、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。
2、 枸杞
治疗作用:产于宁夏的银川、中宁、中卫的枸杞子为最好。枸杞子有十大美名:气可充、血可补、阳可升、阴可涨、目可明、神可安、肝可滋、肾可养、火可降、风湿可祛。
它的主要功能是补肝肾、明目、安神。对于老年人,枸杞子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。
用法:泡水、煲汤或每天吃十几粒。
3、鹿茸
治疗作用:鹿茸分为*茸和*鹿茸,产地为吉林省双阳县,它有温肾壮阳、补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。
可以治疗阳虚所引起的四肢发凉、头目眩晕、腰膝酸软无力等症状。对肾阳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。
用法:泡水、泡酒、炖肉或直接服用。
4、党参
治疗作用:党参有补中益气、养血安神之功。脾胃虚弱者,服用党参有较好的效果。
古人对党参有很好的概括:健脾运而不燥,润肺而不反寒凉,滋胃而不凉,养血而不燥。既滋补又养血。
用法:把党参切成小段,做汤。炖羊肉放党参也很好。整枝党参可以放在瓶子里泡酒。
5、花旗参
治疗作用:花旗参又叫西洋参,它主要产于美国的绿州天脉、加拿大、法国。
西洋参与其他参不同,它既有补气的作用,又有滋阴的作用,服用后不会上火。特别针对中年人,每天吃两三片,对身体很有益处。
用法:泡水、炖肉、直接含服。
6、菊花
治疗作用:菊花有很多品种,如雏菊、杭菊、*、白菊、祁菊等。此为贡菊,顾名思义指过去献给皇上的。
它产于安徽歙县,贡菊有明目、清热、散风的作用。如果受风寒而引起的头痛,泡些菊花茶即可去头风。
用法:泡茶。
7、三七
治疗作用:这种药材为三至七年采收,所以叫三七。它的外形如狮子头,主要产地在云、贵、川。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补血,大量可以活血化淤。
用法:食用时把它捣碎,与鸡、肉一起炖,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头风痛、腰肌酸软无力等症。
8、黄芪
治疗作用:黄者,色黄;芪者,长也。它是一种古老的中药。产地在内蒙古、山西。黄芪的主要治疗作用为补中益气,固表止汗、托毒排脓、利水消肿四大功能。
以治疗中气不足,如胃有下坠感,上气不接下气等症状较好。它还能健脾和胃,所以有开胃进食的作用。
用法:泡水喝,泡酒饮用。
9、杜仲
治疗作用:杜仲主要产于四川。功能为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。
男女老少皆可服用,特别是腰膝酸软无力者,有很好的治疗效果。
用法:泡水、泡酒、炖肉。
10、天麻
治疗作用:主要产于云、贵、川。它的功能为镇静、散风、止痛。
如果受了风,出现头痛、手足麻木,吃了天麻即能止住,所以又叫定风草。
它的治疗效果快,可以直接达到病灶。快似一支箭,所以又名“赤箭”。
一、冬虫夏草 - 高原瑰宝 稀世仙草
冬虫夏草,冬则为虫,夏则为草,聚天地之灵气而形成,是上等滋补品,生长在海拔数千米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,以青海和西藏所产为佳品,又以青海玉树所产为上品之代表,被誉为“草虫之王”。
冬虫夏草性温暖,补精益髓,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,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,能够抑制肿瘤、抗病毒、防衰老及保护心、脑、肾、肝细胞等,适宜亚健康人群、癌症患者、肾气不足者、月经不调者、三高人群等。
二、燕窝 - 造化珍馐 虚劳圣药
燕窝,燕科动物分泌物筑垒而成的巢穴,形似元宝,是传统的名贵滋补食品,有“东方珍品”之美称。
燕窝甘淡平,对肺的调养极有益处。有组织修复和提高免疫功能,其固有成分能促进生长发育,延缓衰老及安胎。*号:YujiaoWeikan另外,燕窝对加快癌症患者手术后康复及减轻放疗副反应有一定功效。
三、海参 - 八珍魁首 海中人参
海参,又名海鼠、海男子,是生长在海洋底层岩石上或海藻间的一种棘皮动物,有着神奇的自我修复功能,被誉为长寿之神。
海参有着无与伦比的营养结构,具有高蛋白、低脂肪的特点,能够滋阴补血,健阳补肾,润燥调经,养胎利产,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,其抗氧化作用优于天然抗氧化剂维生素C。
四、西洋参 - 北美灵参 补益尚品
西洋参系五加科人参属,是生长于北美原始森林之中的古老植物,素有“森林活化石”之称。受墨西哥暖流和五大湖影响,周围地区空气相对湿润、气温偏冷、雨量充沛,特别适宜西洋参生长。
西洋参性寒,味甘微苦,除补气作用之外,更具泻火除烦、养胃生津之功,专补人参之不补者。具有广泛的保健功效,可以改善中枢神经功能,增强记忆力和人体免疫力,保护心血管系统,调节胰岛素分泌、促进糖代谢和脂肪代谢,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五、灵芝 - 神芝还魂 瑞草延年
灵芝,自古以来被民间视为吉祥、富贵、美好的象征,素有仙草、瑞草之称,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,是滋补强壮、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。我国灵芝主要分布在热带区、亚热带区、温带地区,自然分布呈现“东南部多,西北部少”的特点。
灵芝性味苦平,无毒,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是全方位的,能抗肿瘤、降血糖、保肝解毒、抗过敏、延缓衰老。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,强化新陈代谢,解决黑斑、雀斑、青春痘、湿疹等皮肤问题,更能改善亚健康状态,安神益肺气。
六、铁皮石斛 - 山珍山藏 野生野长
铁皮石斛因其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,素有“药中黄金”的美誉,常年受云、雾、雨、露滋润,接天地之灵气,吸日月之精华,生物习性神秘莫测。目前,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,禁止采摘。
铁皮石斛味甘,性微寒,质滋润,养阴清热之效最佳。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,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、抗肿瘤、降低血糖、抗衰老和清咽等保健功能。现代生活方式更易导致人体阴虚,所以铁皮石斛为现代养生妙品。
中药灌肠的正确方法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操作方法 一、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1、严格无菌操作。灌肠用的输液皮管连续使用次数应在7天之内,最好每次换1根,导尿管(或小肛管)灌完1次后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备用,或煮沸30分钟凉干备用。2、灌肠时间的选择。应选择在临睡前,排空大小便后,肠道保留4小时以上。每天一次为宜,少数患者可一天2次。3、灌肠液温
中药灌肠的正确方法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操作方法 一、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1、严格无菌操作。灌肠用的输液皮管连续使用次数应在7天之内,最好每次换1根,导尿管(或小肛管)灌完1次后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备用,或煮沸30分钟凉干备用。2、灌肠时间的选择。应选择在临睡前,排空大小便后,肠道保留4小时以上。每天一次为宜,少数患者可一天2次。3、灌肠液温
哪些中药补肾壮阳补肾壮阳方剂 一、15种补肾壮阳的中药 1、附子附子,辛热,功能补肾壮阳,散寒止痛,可用于阳气不足诸症,《本草汇言》说“附子,回阳气,散阴寒,逐冷痰,通关节之猛药也”。然则生附子有毒,必须炮制后方能使用,用量适宜,文火久煮后,一般也无毒性反应。2、干姜姜是助阳之品,自古以来中医素有“男子不可百日无姜”之语。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,具有活血、祛寒、除湿、发汗等
中药灌肠的正确方法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操作方法 一、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1、严格无菌操作。灌肠用的输液皮管连续使用次数应在7天之内,最好每次换1根,导尿管(或小肛管)灌完1次后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备用,或煮沸30分钟凉干备用。2、灌肠时间的选择。应选择在临睡前,排空大小便后,肠道保留4小时以上。每天一次为宜,少数患者可一天2次。3、灌肠液温
中药灌肠的正确方法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操作方法 一、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1、严格无菌操作。灌肠用的输液皮管连续使用次数应在7天之内,最好每次换1根,导尿管(或小肛管)灌完1次后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备用,或煮沸30分钟凉干备用。2、灌肠时间的选择。应选择在临睡前,排空大小便后,肠道保留4小时以上。每天一次为宜,少数患者可一天2次。3、灌肠液温
中药灌肠的正确方法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注意事项_中药灌肠操作方法 一、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1、严格无菌操作。灌肠用的输液皮管连续使用次数应在7天之内,最好每次换1根,导尿管(或小肛管)灌完1次后可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凉干备用,或煮沸30分钟凉干备用。2、灌肠时间的选择。应选择在临睡前,排空大小便后,肠道保留4小时以上。每天一次为宜,少数患者可一天2次。3、灌肠液温
过敏性哮喘中药偏方大全引发过敏性哮喘的原因汇总 一、过敏性哮喘中药偏方大全 偏方1原料:灵芝、苏叶各10克,茯苓、冰糖各15克,半夏8克,厚朴5克。方法:水煎服。偏方2原料:王味子250克,红皮鸡蛋10个。方法:将五味子入瓦器内,加水煮沸30分钟,待药汁凉透,放入红皮鸡蛋10个,置阴凉处浸泡7天,每日早晨取鸡蛋1个食用。偏方3原料:灵芝、苏叶各6克,半夏4.5克,厚朴3克,茯苓
枳壳是什么中药认识中药枳壳的功效与作用 枳壳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是一种名叫酸橙的植物没有成熟的果实,经过人们晒干以后就可以入药。中药枳壳盛产于我国的山东、山西、陕西等地区。在很多中药方剂中我们都能看到中药枳壳的身影,很多方剂中中药枳壳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药材,少了它治疗效果就会变得比较差。那么中药枳壳是什么中药?这里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地讲解一下这个问题,带你认识中药枳壳的功效与作用,希望对大家
2023-03-12 17:42:12
2023-03-12 03:15:30
2023-03-09 22:34:16
2023-03-08 10:59:05
2023-04-22 21:02:41
2023-04-04 07:29:52